再到龍躍頭文物徑(中)
從位於沙頭角公路龍躍頭鄉公所側的入口,沿萃雲路步行不到5分鐘,就來到了永寧圍。
第四站: 永寧圍
永寧圍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但因為日久失修,圍外的青磚圍牆已成頹垣斷壁,只餘下了永寧圍的門樓。 門樓建於1744年,以紅粉石築砌,兩旁有聯為「永承吉水 寧住龍山」。
|
永寧圍剩下來的圍牆 |
|
圍門 |
離開永寧圍,沿萃雲路再往前走,再轉灣位,有一棵大樹,樹下有一福德祠。
在福德祠的左邊,就是下一個景點,永寧村了,亦是原線變化較大的地方。
第五站: 永寧村
永寧村又稱為「大廳」,為永寧圍的分支,約有三百年歷史。
村外有磚牆,但有一半已被重建,村口有對聯「永門迎百福 寧村納千祥」。
|
永寧村入口 |
再沿馬路往前走,就到了永寧村外的永寧籃球場,在籃球場和磚牆之間有一人行小巷,可以走到永寧村的另一邊。
|
籃球場和磚牆之間的小巷 |
|
新建的永寧村公所 |
|
變化較大的地方,就是走過小巷後,在現在的位置,新建了鐵閘和重建了外牆,但新建的外牆和原來的原全未能一體化,好像是非要把新的東西加進去不可,影嚮了原來的可觀性和曆史性,如能找到舊的青磚重建就好了。 |
在籃球場左邊有一分支路口,沿萃雲路再往前走500公尺可以到達第七站的松嶺鄧公祠和第八站的天后宮。
現在先繼續到東閣圍的部份。從籃球場走到東閤圍還須要走400公尺左右,大約5-10分鐘。
在分支路口,轉左,會轉入一塊很大的泥地,有一些車輛停在那裡,暫當它為停車場吧。
|
分支路口的入口 |
|
停車場 |
在停車場的最後面,有一小路,可向右方前進,但現有一條大的泥路可更快走一小段,之後再接回小徑前進即可。
P.S. 要到東閣圍,亦可沿松嶺鄧公祠側的車路前往,路上有綠色小巴行駛,尾站為東閣圍外的小公園。
沿泥路前行馬上就會看到小徑入口。
|
小徑入口 |
|
這張是我回望黃色的村屋時拍,左邊的是我來的小徑,很好走的,也沒有狗狗左。
右邊的小泥路就不要走進去了。 |
過了黃色的小屋後,就來到了東閣圍的小巴站,小巴站後邊是東閣圍的公園。
要離開東閣圍,如不想走鄉村小徑,亦可沿樹的左方馬路前進,先走過一段長路,再圍繞一停車場轉的三面走後,就可以去到松嶺鄧公祠。這段路的相片在本編最后面再提供給大家。
沿鄧公祠側的兩條馬路也可以回到沙頭角公路。
從樹的右方往前走,就可以到東閣圍的圍門了。
|
東閣圍的圍牆一部份是由村屋的外牆組成,已看不出是不是原來的高樓了。 |
|
圍牆的結構沒有新圍和老圍緊密,填充物料也較小 |
第六站:東閣圍
東閣圍建於明初,為鄧氏十三世祖鄧龍崗於 (1363-1421年) 所建,約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東閣圍建於加高地基上,使圍內房舍免受水浸的威脅,房舍布局主要為四排面向西北。
圍村圍牆四角均建有高樓,原本有護城河環繞。
圍村的門樓於1953年重建,上有對聯「吉水分流派遠南陽綿世澤,龍山毓季安居東閣掁家聲」。門樓內放有四座紅粉石柱礎及兩塊方形的大麻石,相傳是同期一間廟宇的遺物。
|
東閣圍的圍門 |
|
1953年的提字 |
|
圍門內的神廰 |
|
圍門外的大樹 |
|
有一部份圍牆已倒下 |
從東閣圍的右邊各前走,有一工地,兩邊正在興建新的丁屋,從工地中間走過,可以接回一條泥路,走到泥路的盡頭,就是萃雲路。
|
工地的入口在相片的右邊,我拍照的位置為新建丁屋之間的空地 |
|
在泥路入口處見到的建築物 |
|
泥路的出口位,右邊為泥路,前方為到永寧村的方向,我身後為到鄧公祠的方向 |
|
再往前走會經過這兩座建築物 (相片右後方為泥路出口位的綠色小屋) |
再往前走幾一百多公尺,經過一塊空置的泥地和另一邊的兩座村屋 (沒有圍牆),就會來到松嶺鄧公祠和祠堂外的小公園。
|
松嶺鄧公祠 |
從松嶺鄧公祠,沿左方綠色小巴行走的車路走,就可以到達東閣圍。
|
這個就是停車場,馬路沿停車場繞行了三面後,再走一段直路,就可以到東閣圍。 |
|
轉角位置 |
|
再往前走,有一分叉路,沿的士出來的方向走就可以了,不要走上山。 |
參觀時各位請記得:
所有文物徑得以開放,全賴當地居民的合作和支持。參觀時請盡量減少騷擾。
更不應除意損壞它們。
有關松嶺鄧公祠和天后宮之後的景點,請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