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

淡水文化園區,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2012台中台北五天之旅第五天 2012.11.07 (第二編)

淡水文化園區

251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


在春水堂南京東路店 (已停業,即現在的囍壺人間茶館), 享用過早餐後,便乘捷運來到淡水,為了趕在太多人到漁人碼頭前,我們決定先到漁人碼頭,再回頭到老街周邊走動。從一些旅遊有關的書刊得知,知到捷運淡水站附近有一個古建築,可能適合拍照,所以便以一試的心情到來看看。雖然園區不是很大,但以就腳程度,如未看過,可以進內參觀一下。

要到淡水文化園區一點也不難,但到來的人卻比較小,主要是因為她不在淡水老街的方向,而是在淡水捷運站另一邊 (向淡水方向的車尾)。只要走出捷運站2號出口,在捷運軌道橋下橫過2條馬路後 (鼻頭街), 往對面停車場的方向走, 不用5分鐘就能到達園區。


在園區入口處的左方有一大樹。


園區內可以看到百年以上的倉庫,原來淡水鐵道被廢止後乘下來的一小段鐵道路軌和月台,同時亦可以在故事館內看到有關殼牌在台的曆史和一些文物展品。在園區內走到倦時,也可以在園區內的茶座休息一番,在淡水的熱閙社區裡,不失為一片較寧靜的地方。

背景:
淡水捷運站一帶舊稱「鼻仔頭」,淡水開港後,洋樓、洋行林立,除五大洋行, 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洋行外,嘉士洋行也並列其中,位於鼻頭街22號的殼牌公司之儲油倉庫及油槽,前身便是「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現為「淡水文化基金會」與「淡水社區大學」用地。

同治元年 (1862) 淡水海關正式開市,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茶、煤、樟腦為出口大宗。1878年英商殼牌公司 (SHELL) 創辦人馬可仕.薩姆爾(Marcus Samuel)兄弟,分別在倫敦、日本橫濱成立公司,與在華的英商洋行合作,引進煤油外銷遠東地區。

1897年殼牌公司買下鼻仔頭嘉士洋行倉庫後並增建兩座倉庫及三座油槽區內更鋪設鐵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接通淡水線 的鐵道。透過鐵路淡水線,成為其全球業務的一環,大規模經營台灣的煤油買賣。 

二次大戰爆發,日本殖民政府認定殼牌倉庫隸屬敵對的同盟國國家,便強制徵收。1944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日屬殖民地的台灣北部,倉庫油槽中彈起火,歷三天三夜才被撲滅,這即是淡水人口耳相傳的「火燒臭油棧」,至此,殼牌倉庫逐漸沒落,僅做備用倉儲。 

戰後,殼牌倉庫被列為日本政府名下財產,土地與建築物權由台灣接收,成為國有財產交國有財產局管理,之後雖將建築物權交還殼牌公司,但土地權的轉移卻因英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中止,自此三十餘年間,殼牌母公司─英商亞細亞火油公司與國有財產局不斷發生土地產權纏訟。

 1997年交通部推動「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計畫,殼牌倉庫位於計畫路線上面臨被徵收拆除之危機。淡水文史團體、在地文化工作者和環保團體於12月中旬發起組成「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串連台灣各界,進行搶救運動。

1998年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向台北縣政府提出殼牌倉庫等多處古蹟指定申請,並開始與殼牌集團接觸。2000年6月27日台北縣政府正式公告殼牌倉庫等為縣定古蹟。 

2000年12月,殼牌集團將建築物權贈予搶救聯盟的代表淡水文化基金會,期望基金會能確實活化其空間、推展和再利用。隔年,基金會承辦「永續就業工程計劃」,經由上百位接受就業輔助的中高齡人士,進行園區環境的整理,方便日後加以利用,包括籌備社區大學。2001年8月淡水社區大學終於在殼牌正式掛牌運作,成為台灣第一所在古蹟辦學的社區大學。


C 棟背面
B 棟 和 E棟
E 棟 背面









D 棟










資料來源:
淡水文化基金會

淡水文化園區(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維基百科

上一編:
2012台中台北五天之旅第五天 2012.11.07 (第一編)
春水堂台北南京店 (這間分店已結業)
http://jimmylauct.blogspot.com/2014/02/blog-post_9803.html
下一編:
2012台中台北五天之旅第五天 2012.11.07 (第三編)
籃天白雲下的淡水魚人碼頭
http://jimmylauct.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22.html

-- 完 --
2014.02.1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