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香港古蹟遊 | 再到龍躍頭文物徑 (下)



續;
香港古蹟遊 | 再到龍躍頭文物徑(中)
http://jimmylauct.blogspot.com/2014/02/lung-yeuk-tau-heritage-trail_27.html


第七站:松嶺鄧公祠



走了兩個多小時的路,來到鄧公祠,是時侯休息一會。剛剛朋友來電,說他正在前來,我就約他在這裡等了。


村民屋前的種的小花
這是第二次來松嶺鄧公祠,上次來是鄧公祠外還是在整理當中,今次到來,左後方的空地已整理出一塊很好的地方來,你可以走近看看它的側面和後面,看看什麼是三進的佈局。

正面和三進的佈局
正面



第二進,中進,華雲堂



屋頂上的瑞獸陶塑
鄧公祠左邊的舊屋

鄧公祠側的慈索村公所
 鄧公祠側的慈索村公所,但地圖上卻找不到慈索村,也不知為什麼?
慈索村又會不會跟祠堂村有什麼關係呢?

鄧公祠後方的泰山石敢堂石碑
參觀完鄧公祠後,走到鄧公祠右後方的位置,就是天后宮了。

第八站:天后宮


龍躍頭的天后宮,是一座典型的兩進式建築,繪有精緻的彩塑及壁畫,
極富中國的傳統建築特色。
天后宮正殿供奉天后娘娘及其侍衛千里眼和順風耳,側殿則供奉著保佑孩子健康的金花娘娘和土地神。

土地神位前的兩口古鐘
從天后宮出來,走到前面的馬路,往左手邊的方向望向,不遠處就是老圍了。

第九站:老圍

老圍是鄧氏五圍中最早建立的圍村,四面築有厚厚的圍牆,有利防預盜賊來犯,居民進出圍村只能靠東面的窄小圍門。圍村內有水井,若遇盜賊來襲,仍可閉門堅守而確保食水的供應;老圍建於一座小山丘之上,圍牆正中部分建有高台,有利監察防盜。



走上圍門的石楷
公廁後方的圍牆


沿從老園側的馬路,繞到老圍的後方,再往前走大約300公尺,就來到了麻笏圍。

第十站:麻笏圍, 原名「鬱蔥圍」

麻笏圍,在圍門的紅粉石門額上刻有「鬱蔥」二字,寓意春蔥生長茂盛之地。昔日的麻笏圍,四面築有圍牆,並建有更樓炮台。而建於1740年的麻笏圍圍門,是一道精鑄堅厚的連環鐵門,既可通風,又能防禦盜賊,要進入圍內,必須經過西北方狹隘的入口。



從麻笏圍,再沿馬路往前走會先經過粉嶺麻笏村公所。


再往前走,馬路對出的右邊為農田,裹處可以看到粉嶺的高樓大厦。


大約走了200公尺左右就可以見到石廬。

第十一站:石廬

石廬為華仁書院創辦人徐仁壽先生於1925年所建。為兩層高中西合璧的建築,屋前為草坪。建築物雖富有殖民地的建築特色,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
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以瓦片鋪築,屋內的天井及房間的布局,與中國傳統的民居相似。
石廬正面矮牆有一半圓形磚牆,上面有「石廬」字樣的灰塑。




在石廬的前方,就是崇謙堂了。



第十二站:崇謙堂

崇謙堂為香港三級歷史歷史建築物,於1927年落成, 1951年再擴建成今天的大小。
 1901年,客家路德會教徒為逃避宗教迫害,一起聚居於龍躍頭,漸成村落,後來興建了祟謙堂,成為唯一以客家話服務教徒的教堂。





崇謙堂村內的水井

崇謙堂村的舊信箱



村內有古房舍兩幢,名為「乾德樓」,外有矮牆,大門上刻有「乾德門」,建於1910年,較教堂建築年代為早。





村後為墳場,1931年闢置,為教友最後安息的地方。



從崇謙堂村出來後,再往前走,過橋後,便到了粉嶺的工業區。沿樂東街、安福街經過安全街、安居街和安樂門街後,就會到達沙頭角公路,橫過沙頭角公路後,就可以回到粉嶺聯和墟,那裡有很多又平又好吃的食市可以用善。





參觀時各位請記得:
所有文物徑得以開放,全賴當地居民的合作和支持。參觀時請盡量減少騷擾。 
更不應除意損壞它們。


資料和地圖來源: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龍躍頭文物徑 
網上小冊子:
香港旅遊發展局 | 粉嶺龍躍頭文物徑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see-do/culture-heritage/historical-sites/chinese/lung-yeuk-tau-heritage-trail.jsp#ixzz2sCVK8PJH

-- 全編完 --
2014.02.2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