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台東市台東鐵道藝術村

台灣環島之旅 第十一天 2012-02-03 第二編

上一編:
台東市鯉魚山公園

台東鐵道藝術村

台東鐵道藝術村

台東舊火車站

背景:

台東昔日名為「寶桑」,清光緒年間設卑南廳於此,大正九年(西元 1920 年)改稱「台東街」。 1922 年, 台灣鐵道部收購台東製糖會社所屬台東、關山間的鐵路,並設「台東驛」, 春天四月,木造的「台東驛」竣工,成為台東對外往返的交通大門,當時從日本長野、新移居到旭村的日本人,從麻豆、恆春來開墾的人,還有世居台東的民眾,縱然互不相識,卻總會在此相聚首。 1925 年 3 月, 窄軌時期的花東線鐵路完工, 花東鐵路全線通車, 1932 年,「台東驛」改建完成,由石頭建造,大門邊鑲成白色圓圈,顯然是有意運用在地意像。接著,隨著台灣光復、日治時期的過去,社會經濟逐漸發展,經 70 、 80 年代的拓寬工程,原為窄軌的鐵路退出舞台,寬軌行遍台灣, 1964 年台東舊站改建為水泥建築站體迄今,後 1982 年 6 月底 東部鐵路拓寬後,鹿野 - 馬蘭間鐵路改線,增設山里 . 卑南兩站 ; 1991 年 12 月南迴鐵路通車後, 卑南站改稱台東新站,由於南迴線通車後運量大增,而站區腹地不足,車輛調度不易及產業結構改變等因素, 2001 年,裁撤新站和舊站間的連線, 台東舊站正式廢站走入歷史,台東新站從此改稱台東站,台東舊火車站也從此不再具有交通運輸功能。


而這曾經與民眾生活緊密相結合的場所,除了位於台東市中心外,廣大的站區內豐富的鐵道文物及優美的自然環境,其內蘊著歷史人文及休閒觀光的無窮潛力,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東縣政府文化局、城鄉局、旅遊局無數次的規劃下,結合城市歷史發展脈絡、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城市文化設施佈局等等因素,「台東鐵道藝術村」誕生了,不僅展示了台東舊站的文化底蘊,注入無限的藝術創造活力,吸納在地的族群人文特質,也揭示了新藝術文化地標時代的來臨。(參考來淡:台東鐵道藝術村



我的相片集:

從鯉魚山上看到的台東鐵道藝術村
月台一角


鯉魚山

月台
下一編:


-- 完 --
2013.06.28
更新: 2014.01.16



沒有留言: